“嘉和善治”书写民生答卷

发布日期:2024-05-24 09:3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日报

“人民福祉是我们一切奋斗的逻辑起点和价值落点。”“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才能更好……”在嘉峪关市的发展轴上,民生图景浓墨重彩,让每一个嘉峪关人都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是嘉峪关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2023年,嘉峪关财政支出的80%投向民生领域,在聚力提升城市品质能级,筑牢宜居“底色”的同时,统筹做好教育、医疗等各领域工作,18件省市惠民实事全部高质量办理完成。

居民共建,幸福共享。2023年,嘉峪关市深入落实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1+8+3”方案,紧紧围绕网格提效、社区提档、乡村提振、物业提标、数字提速、自治提升、创稳提级和文明提质“八大行动”,推进基层治理和服务效能跃升,不断擦亮“嘉和善治”品牌。

以人的需求和感受为标尺,嘉峪关正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道路上持续发力……

城市更新筑牢宜居底色

“以前小区一直存在环境卫生差、道路坑洼、停车位难找等问题,如今政府对小区进行了改造升级,小区环境变好了,我们的幸福感也提升了。”在广汇小区居住了十多年的市民张财山说。

走进广汇小区,记者看到粉刷后的楼体焕然一新,小区路面平坦宽阔,一辆辆机动车整齐停放在停车位上,不远处的健身场所里,居民正在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作为2023年嘉峪关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最大的小区,广汇小区焕然一新的面貌、持续升级的空间功能,折射出该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一心为民的工作态度。

“这一排路灯,就是在广汇小区居民的建议下进行加密安装的。”嘉峪关市住建局工程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拓辉表示,工作人员在走访征询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综合属地社区和专家的建议,针对每个小区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方案,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

2023年,嘉峪关市对广汇小区、安环南小区等19个小区、179栋住宅单体进行改造,共涉及居民6757户,共计改造屋面防水14.35万平方米,增设外墙保温22.28万平方米,粉刷外墙涂料及外墙漆47.91万平方米,改造小区给水主管15433米、排水主管7009米、供热主管35124米,新增及改造停车位2147个……实现了老旧小区“颜值、内涵”双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善的是居住环境,凝聚的是民心,彰显的是城市温度。嘉峪关市住建局副局长李超介绍,该市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内涵品质、补齐城市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目前,嘉峪关市老旧小区改造已完成95%,走在全省前列。今年计划改造6栋住宅单体,基本实现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应改尽改、清仓见底。

“原来新华路坑洼不平,尤其是公交车站点和红绿灯路口,一下雨就积水,开车上路就担心溅行人一身水。现在道路平坦开阔,心情都好了不少。”嘉峪关市民李云刚说。

作为嘉峪关市交通最为繁忙的城市主干道,新华路全长14.54公里,经过多年使用,出现路面破损龟裂、雨天积水严重等问题,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2023年2月,嘉峪关市住建局针对“嘉峪关市新华路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在收集到的730份调查问卷里,市民对该项目实施的支持率达75%。

“为了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征求有效意见256条。”李超说,群众提到的合理规划公交站点、合理设置道路开口、同步实施供能管网等建议均在设计方案中得以体现。

直面民生关切,2023年5月管网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主要建设内容为雨水排水工程、绿化给水工程、路面恢复工程和交通及道路附属设施工程。

“新华路管网提升改造项目仅仅用了80天,就完成主城区道路全线竣工并开放通行。如今,新华路机动车道平整畅通、道路标线清晰醒目、港湾式公交站台明亮开阔,城市品质显著提升的同时,也方便群众出行。”嘉峪关市住建局工程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潘钦枫介绍,截至2023年底,新华路改造项目已完成90%建设任务。目前正在进行公铁立交雨水泵站建设及部分绿化补植,计划于今年5月底完成项目建设。

聚焦民生所需,着眼城市更新,2023年,嘉峪关市维修城市道路2920处1.38万平方米,完成全市排水管网分布示意图绘制;改造供热管网57.2公里;老旧住宅加装电梯70部;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136户,农村危房实现动态清零、长期监测……

李超介绍,今年嘉峪关市住建局将积极谋划申报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新建及改造工程8项,组织实施续建项目5项,为城市更新提供坚实支撑。

民生“温度” 标注幸福“刻度”

随着嘉峪关南市区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渐显现。为补齐教育短板,该市教育局规划配套完善自幼儿园至中学的“一站式”教育资源。目前,南湖幼儿园和南湖小学已投入使用,嘉峪关市南市区中学建设已初具雏形,预计今年8月份建成使用。

走入嘉峪关市南湖幼儿园,只见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教学区、活动区错落有致,各类活动设施应有尽有。据了解,南湖幼儿园于2023年9月4日正式挂牌开园,现开设教学班13个,共有幼儿387名。

“我们以‘生命启慧、健康铸美’为办园理念,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探索学习、快乐成长。”嘉峪关市第三幼儿园及南湖分园园长于丽群介绍,为实现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期盼,该市一方面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普惠发展,另一方面落实“学前教育高质量抱团发展”模式,全市幼儿园分别由6所省级示范园开展定点帮扶,推动办园水平整体提升。2023年,嘉峪关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8.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8.4%,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扩容提质是嘉峪关市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路径。”嘉峪关市教育信息化中心主任王晖介绍,该市坚持以“让每一位孩子在家门口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引领,以补短板、优结构、提质量为重点,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021年至2023年,嘉峪关市累计投入资金3.26亿元,新建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3所,改扩建学校4所,累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865个、学前教育学位1170个。同时,累计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为学校配备计算机教室等各类功能教室31间,购置信息设备800余台(套),以智慧教育撬动“教与学”发生深层次变革。

“改建后的医院环境舒适,就诊方便,服务优质!”嘉峪关市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告诉记者。

为打造群众满意的“家门口”医院,自2019年以来,嘉峪关市中医医院新建住院部大楼、门急诊大楼等主要建筑。目前,医院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开设23个临床专业科室、8个医技科室,现年门诊量达18万人次,年住院人数近10000人次。

“医疗卫生事业是重要的民生实事。”嘉峪关市中医医院院长张勇介绍,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2012年,医院成立上门医疗服务队,为老人及残疾人提供送医送药、抽血化验、拆线换药等服务,至目前已开展上门医疗服务6000多人次。

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深化医改的方向。嘉峪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边振桓表示,嘉峪关市以优化医疗卫生“体系链条”和“服务链条”为抓手,着力破解医疗领域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全力推动健康嘉峪关建设。

自2018年以来,嘉峪关市总投入14.6亿元谋划实施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酒钢医院门诊大楼改扩建等52个项目;建立以市一院、市中医医院和酒钢医院为核心的3个医联体,市域内患者就诊率达90%以上;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120指挥调度系统完成升级改造,服务能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场景应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归集480万余份电子病历、35万余份标准化健康档案,居民电子健康卡累计申领发卡30.87余万人次,使用率达88%以上,实现了跨机构、跨区域就医一卡(码)通用。

作为甘肃省唯一获评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的嘉峪关,交上了一张令人瞩目的健康成绩单: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0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035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卫技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为9.59张、4.60人、8.82人,医护比1∶1.92,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23年末全市人均预期寿命80.22岁,高出全国全省平均预期寿命。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23年,嘉峪关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34亿元,同比增长28.2%;16件省市为民实事全面完成,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多项指标走在全省前列。

创新基层治理 擦亮“嘉和善治”品牌

“小区拆除了违章建筑,安装了门禁系统,规划了停车位……”西域花园小区居民仇大爷告诉记者,自从物业进驻以后,环境脏乱、道路堵塞、车辆乱停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西域花园小区于2002年建成,小区环境卫生差,私搭乱建现象严重。2023年11月,嘉峪关市成立西域花园专项整治工作专班,聚焦小区环境整治、违建拆除、停车规范、物业进驻、设施完善5个群众急难愁盼的重点问题,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的“标杆小区”。为此,嘉峪关市形成以社区党委为核心,街道、房产服务、城管执法等多部门协作,辖区单位同题共答的工作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在小区环境提档升级方面,施划停车位44个、消防交通标志19处,拆除破旧锅炉房、违建商铺10家,硬化小区内混凝土路面6处,清理回收物120吨;在物业进驻方面,先后3次逐户征求住户意见,并与世纪阳光物业公司签订服务合同,同意率达89%。

“让居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也是此次整治工作的关键。”雄关社区党委书记、服务中心主任杨娟介绍,社区吸纳热心居民组建西域花园“同心域安”巡逻队,及时发现上报解决小区治安等方面的问题,全面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2023年,嘉峪关市全口径整合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仲裁等资源,并先行先试将综治中心诉调对接服务大厅入驻该市城区人民法院,全面推动执源治理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

同时,嘉峪关在市级层面组建3支由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家事法官、金牌调解员及政法委法律顾问牵头的市级人民调解专家团队,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引进3支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力量,在诉调大厅设置了心理服务窗口,实现“事心双解”的化解目标。此外,选定5个社区作为基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试点样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我们将以试点社区为示范带动,全面总结亮点做法、推广经验成效,以点扩面推动全市基层治理水平整体提升。”嘉峪关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赵海燕说,自嘉峪关市全面启动“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以来,全市31个社区调处复杂矛盾纠纷、防范各类风险能力水平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试点示范成效已初步显现。目前,全市两级法院立案数同比下降了51.2%。

见微知著,这些只是嘉峪关市推进社会治理,擦亮“嘉和善治”品牌的一个缩影。

“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嘉峪关实践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务实行动。”嘉峪关市委主要负责人说。

作为第一批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2023年,嘉峪关制定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1+8+3”方案,按照“清单+流程图”的方式明确工作重点和实施流程,建立组织领导、调度指挥、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实施网格提效、社区提档、乡村提振、物业提标、数字提速、自治提升、创稳提级和文明提质“八大行动”25项任务,打造“嘉和善治”特色品牌,不断立起市域社会治理“新坐标”。

2023年,嘉峪关建立市级分管领导、街道(郊区)、社区(村)、网格管理员、网格员五级管理体系,新增网格35个,配齐“1+3+M+X”网格力量,推动解决群众身边难题1.2万件,线索处置率达98.52%,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打造“陇原红色物业”行动品牌,物业服务小区覆盖率达到93.18%;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累计办理群众反映事项7.84万件,事项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9.53%……

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锚定社会治理和民生幸福典范城市目标,2024年,嘉峪关市预计投入1.24亿元,聚力办好7个领域15件惠民实事。展望未来,更多的民生红利将深度释放,“嘉和善治”的民生画卷正渐次铺展……

(原载5月20日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