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入“号” 生活更美 我市持续完善垃圾分类处置全流程监管体系

发布日期:2024-05-24 09:2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日报

“这套设备看着挺高大上的,外观先进又美观,对咱们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更加细致和具体了,让我们在投放垃圾的同时,还能对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的分类有更多了解。听说正确投放还有积分奖励,很人性化。”家住中鹏嘉年华小区的高先生看着楼旁空地边新近“入驻”的全新智能分类垃圾箱赞不绝口。

今年,我市全面启动试点智能垃圾分类工作,在中鹏嘉年华、雍平坊等6个居民小区配备智能分类垃圾箱,帮助引导居民科学分类投放垃圾,在方便居民投放的同时,也让小区环境更加洁净。智能分类垃圾箱全封闭设置,内部可进行厨余垃圾自动消杀,抑菌除味,箱内垃圾达到容量标限时,系统会自动提醒清运人员前往清运,一经“上线”,即可彻底解决居民对于传统垃圾箱散发异味影响生活环境的困扰,进一步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体验感。

“在居民小区配备先进齐全的垃圾分类设施,让居民能够方便准确地进行分类投放,是我们迈向绿色环保未来的重要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备,进一步加强收集设施智能化、便民化服务能力,提升垃圾分类准确率。”市市容环境卫生总站工作人员于向婷希望通过试点项目,带动更多人加入垃圾分类行动中,共建美丽家园。

在居民小区标准化、人性化、精细化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让垃圾投放便民化,是垃圾分类处置前端监管责任落实的一项有力举措。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作,更是一项重要环保行动,以居民小区为点,辐射引导市民群众广泛参与,全社会合力推动是根本。制定《嘉峪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2024年工作要点》《嘉峪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压实部门责任;不定期对全市各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以强有力的监督考核,督促整改落实;在全市范围内多频次、多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多项有力、有序、有效的措施,全面推动我市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

完成前端投放,即入中端收运。作为垃圾分类这项系统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市在破解“前分后混”难题上下足了功夫: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分类运输路线、时段和作业形式,不断优化收运体系;从收集、转运到压缩,全程封闭规范化操作,避免二次污染,提高收运效率;持续完善各流程工作机制,着力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垃圾转运站(点)管理服务质量。

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资金投入是提升垃圾收运能力的重中之重。今年,我市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更新改造,加快建设装配式生活垃圾分类压缩转运站,采购日收集处理能力10吨的垃圾压缩箱体2台。与此同时,围绕回收利用率达到35%、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垃圾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相融合,高效建立布局合理、管理规范、高效便民的回收网络。

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常年保持100%是我市垃圾分类末端处置专业化的最有效体现。

2018年12月,我市制定《嘉峪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闭环。经过多年来不断努力和探索,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并形成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垃圾分类处置优化模式,基本满足了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目前,我市生活垃圾严格按照‘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厨余垃圾专项处理’模式进行,卫生填埋日处理能力36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日处理能力100吨,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50吨,保障了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后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市市容环境卫生总站垃圾分类服务中心主任何春蕾介绍。

卫生填埋设施嘉峪关八昼夜滩生活垃圾填埋场自2018年投入使用以来,每日及时填埋处理收运的生活垃圾,定期喷洒消杀药剂,防止蚊虫及野生动物疫病传播,有效保障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同时,根据焚烧垃圾处理协议,我市平均每日将100吨生活垃圾运输至酒泉市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有效提高我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为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我市于2021年建成一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并投入运行,确保餐厨废弃物得到规范化处置。餐厨垃圾处理厂采用“预处理(高温湿热水解)+中温湿厌氧发酵+沼气净化机利用”工艺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全过程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监控,还可将产生的沼气、油脂等进行规范利用,完全达到“全封闭、环保、节能”要求。

生活垃圾处置“三大板块”的有效配合,打通了我市垃圾处理“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闭环处理模式,极大提升了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的能力,更提升了城乡环境整体形象。

垃圾有分类,生活有品质。投放便民、收运规范、处置专业,我市正以精细化管理为路径,以提标提质推进分类体系建设为主基调,不断凝聚全社会的合力,全面提升我市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努力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