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产权 登记为民——嘉峪关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十年深耕秉初心,奋楫扬帆再出发

发布日期:2025-03-14 17:1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市自然资源局

2025年3月,《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施行暨全国首本不动产权证书颁发迎来十周年,十年逐光奋进,嘉峪关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以改革为笔、以服务为墨,绘就了一幅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多头办理”到“一窗通办”、从“纸质证明”到“电子证照”的蝶变画卷,在十年改革征程中交出了一份破立并举、创新发展的嘉峪关不动产登记答卷。

一、从头开始,构建规范管理体系

十年前,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我市落地后,嘉峪关市不动产登的记事务中心随之成立,将房管部门房屋登记职能划转,实现“房地一体化”改革,终结土地、房屋多头登记的历史,打破部门壁垒,迈出不动产登记规范化关键一步‌。成立初期,中心工作人员面对全新的业务领域和复杂的工作任务,没有丝毫退缩,积极与原房屋登记机构(房管部门)“取真经”,理顺“毛线团”,组织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深入学习不动产登记相关政策法规,在不断摸索中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登记体系。

二、改革创新,打造高效服务模式

嘉峪关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在改革浪潮中砥砺前行,从制定详细的业务流程,到完善严谨的审核制度,从创新便民措施,到优化营商环境,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满怀信心大步走,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作人员的心血与智慧。经过不懈努力,将不动产登记办理环节压缩至1环节,企业办理时限压缩至1日内;群众办事“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实现不动产登记和办税“一人一窗一机一系统”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基础建设,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建成“三网融合”运行和基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嘉峪关市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上线线上登记预约平台,构建“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数字化服务框架,为后续改革奠定根基;在“跨域通办”上持续发力,与省内7个市州签订合作协议,办证不再受辖区限制,彻底打破不动产权证属地办理的壁垒;在全市13家金融机构、1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内设立32个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大幅提高抵押登记、转移登记效率,着力打造就近办、随时办;在抵押登记“全程网办”基础上,开启不动产抵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线上办理新模式,实现业务网上申请、电子材料流转、登记证明线上发放、无需纸质档案移交,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机构与金融机构深度融合;推出“带押过户”及“带押过户跨行”办理服务,在有效缓解已抵押房产买卖双方的资金压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宽了服务覆盖面。还有非公证继承告知承诺、“二手房交易+水电气暖”联动过户、“不动产登记+司法”“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抵押即交证”、项目报建至登记“一站式”服务、抵押登记“一表即办”视频见证等等一系列便民利企举措,都是嘉峪关市登记人持之以恒、砥砺深耕的硕果。

三、关注民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嘉峪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把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列为重点解决的民生实事之一,积极开展历史遗留问题整治工作。针对部分小区因竣工、开发商矛盾纠纷、债务抵顶等问题导致业主多年拿不到产权证的情况,中心本着“群众无过错”的原则,迅速行动,主动联合相关部门和开发企业协商,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开辟绿色通道。成功为1万5千余户居民拿到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一批困扰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创新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

嘉峪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出“绿色通道”、“企业专窗”、“延时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一系列多元化便民服务措施。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做到“有事协调、无事不扰”,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不动产登记突出难题和制约瓶颈;开展“上门服务”、“代办服务”、“联合帮办”等创新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的优质服务;设立“跑一次没办成”兜底服务窗口,为来办事群众提供兜底服务,对群众反映事项明确分类、分解任务、限时办理。依托全省、全市政务服务平台、“甘快办”等渠道,有效整合证照及登记数据,实现电子证照、登记信息“指尖查”,真正做到了让数据“活”起来,让不动产登记成为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坚实力量。
     十年来,嘉峪关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前行,在服务民生中践行初心,为无数家庭和企业的不动产权益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嘉峪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体验;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联动将更加紧密,以更坚定的步伐、更创新的思维,在服务民生、助力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续写辉煌篇章。


供  稿:赵 影

版式编辑:化娇娇

审  核:郝   静

嘉峪关市自然资源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