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嘉峪关市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2-22 16:38 浏览次数:
   

嘉政办发〔202146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嘉峪关市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

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郊区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在嘉各单位:

《嘉峪关市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第91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624

(此件公开发布)

 

嘉峪关市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

打造产业名城工作方案

 

嘉峪关市是伴随国家一五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现已形成了以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电力、建材、机械、食品为辅助的工业体系。酒钢集团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钢铁产业已形成年产1100万吨钢(其中不锈钢120万吨)的生产能力,铝产业已形成年产电解铝170万吨、铝板带材60万吨的生产能力,电力能源产业已形成3446兆瓦的发电装机容量,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0%以上。随着钢、铝等主要产业的高速发展,城市发展产业结构单一,矿产资源保障度低,能源消耗量偏高,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特点日益突出。加快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提质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的决策部署,结合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新形势要求,按照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开发银行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振兴〔2020874)要求,结合嘉峪关市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实施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

一、发展现状

嘉峪关市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冶金工业为主体,新能源、装备制造、化工、新型建材、食品酿造、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为骨干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具备千万吨优质钢铁、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百万吨铝制品深加工能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0%以上。主要优势产业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其中: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酒钢集团年产优质钢1000万吨,是我国西北地区钢铁龙头企业2020年,酒钢生铁产量751.4万吨,粗钢产量875.3万吨,钢材产量875.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利润分别为1140.7亿元、709.3亿元和10.5亿元。2021年,计划生铁产量达到830万吨、粗钢产量达到960万吨、钢材产量达到950万吨,计划完成工业总产值760亿元,同比增长7.1%;计划实现营业收入1160亿元,同比增长1.7%;计划实现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3.1%以酒钢宏兴股份公司为龙头,2020年,我市有8户规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分别是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嘉峪关市汇丰工业制品有限公司、甘肃利晟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嘉峪关宏电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嘉峪关巨大冶炼有限公司、嘉峪关市聚鑫达实业有限公司、嘉峪关大友企业公司铁合金厂、嘉峪关耀顺冶金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完成产值274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利润6.9亿元,同比下降28.3%,生产生铁518.9万吨、粗钢605.8万吨、钢材584.2万吨、铁合金29.4万吨,现有从业人员14822人。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20年,全市有7户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分别是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甘肃广银铝业有限公司、甘肃中威斯铝业有限公司、嘉峪关澄宇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酒钢天成彩铝有限责任公司、嘉峪关市恒景源铝业有限公司、嘉峪关麟龙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累计完成产值302.2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13.3亿元,同比增盈14亿元,生产原铝160万吨,铝材74.1万吨,现有从业人员584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20年,全市有10户非金属矿物制品生产企业,分别是嘉峪关索通预焙阳极有限公司、酒钢(集团)宏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嘉峪关市明泰商品混凝土公司、甘肃酒泉祁峰建化有限公司、嘉峪关鸿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嘉峪关安和商砼有限责任公司、嘉峪关索通碳材料有限公司、酒钢科力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嘉峪关天泽钙业有限公司、嘉峪关大友嘉镁钙业有限公司,共有职工2242人,累计完成产值33.5亿元,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实现利润3.2亿元,生产预焙阳极67.8万吨、商品混凝土58万立方米、水泥247.9万吨、炭黑4.5万吨。

二、工作思路和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及嘉峪关重要指示精神,紧扣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坚持钢城、核城、关城一体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钢铝产业优势,加强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不断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5年,全市制造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的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65%以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省内先进平均水平。部分重点制造业整体实力跻身行业前列,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精品钢材领域。继续发挥酒钢公司钢铁产业带动作用,做优做强优质钢铁深加工。大力研发超纯铁素体、高强结构钢、高性能碳钢、合金钢、电极用钢等产品并形成系列化,扩大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化工、医疗领域市场;对接打造国家核乏料基地建设项目,积极研发核用不锈钢。重点实施粉矿悬浮磁化焙烧、高炉优化升级、焦化厂1#2#焦炉优化升级、炼铁厂高炉部分设施优化改造项目、碳钢薄板厂热轧酸洗板镀锌铝镁联合机组、碳钢薄板厂镀锌2#机组产品结构调整改造项目、不锈钢分公司新增罩式炉项目、不锈钢分公司冷轧酸再生及酸回收等项目,逐步形成线、棒、板、卷四类重点突出、互为补充的产品梯次。

(二)新材料制造领域。重点发展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冶金新材料等新材料制造。依托酒钢优质钢材资源,加快推进高精冶炼新材料加工煤基氢冶金百万吨绿色短流程制钢新工艺产业化建设项目、贵龙小型双工质涡旋膨胀发电设备及钢构件生产、顺通机械钢格板等项目建设。加快高性能耐腐蚀海洋工程装备、新一代复合建筑用钢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研发,以九易钢构装配式建筑和筑友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为重点,开发轻质、高强、耐腐、耐磨、隔音、保温、防电防火的硅酸盐纤维保温板、硅酸盐复合轻质板等新型墙材产品,在倾力打造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积极争创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示范城市上有所突破。

(三)高附加值有色冶金领域。立足135万吨电解铝产能优势,支持天成彩铝、铭翔铝业、恒景源铝业广银铝业、中威斯铝业、索通公司、澄宇公司等铝制品加工企业,延长铝材深加工产业链。引进和培育一批原材料精深加工企业,深度开发中高端产品,带动原材料产业链转型升级,扩大铝产品种类和应用。培育发展节能建筑铝材、铸轧卷、围护板、新能源装备用铝、幕墙板和铝箔坯料等。积极推进酒钢天成彩铝绿色短流程铸轧铝铝材精深加工箔材项目铭翔30万吨高端工业用铝合金棒材项目、东铝电解槽优化改造和全石墨化结构优化项目进度,立足产业高端、技术高端、市场高端和效益高端,力争在铁道货车用铝板、槽罐车用铝、轿车车身内板用热轧卷、轿车车身外板用热轧卷、冷轧板材、集装箱用铝板、车厢箱体用铝板、飞机机身用铝等领域有所突破。

(四)煤化工装备领域。利用我市丰富的钢铁、电解铝、电力等资源,紧抓煤炭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的发展趋势,依托宏汇能源公司150万吨/年煤炭分质利用项目,引进和培育具有研发生产煤化工关键设备及其配套设备生产能力的企业落户我市,重点引进加压气化炉、灰熔聚气化炉等煤炭气化装备和高温高压过滤器等高温高压原料气净化装置,加快焦化厂1-4#焦炉煤气净化系统优化改造项目一期工程、新建500万吨/年内热式直立炉煤炭干馏装置及副产荒煤气发电综合利用项目,推动大型煤化工设备、重型化工非标压力容器和节能环保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制造,加快我市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

(五)新能源装备领域。以太阳能光伏发电配套产业为先导,引进国内具有一定经济和技术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科研中心,并以打造嘉酒风光电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为中心,积极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通过风光电高新技术企业引进、自主创新、联合开发、协作生产等方式,形成大型风电制造企业和数字风机设备、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产品等制造企业的规模集聚。建成集风光电装备研发、制造、认证、测试、培训、配件供应、高科技服务为一体以光电为主,风光电互补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电力外送和就地消纳相结合,发展壮大光伏产业。

(六)汽车制造及配套领域。加快汽车制造及配套产业企业成长进程,扩大汽车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汽车配套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多功能专用汽车和旅游房车产业发展。着力推进纯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整车集成和公共平台技术研发,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单体电池、充电设施、整车制造及售后增值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推进一特汽车产业服务基地和晨光管业新型农业机械设备生产项目实施步伐,重点在微型、轻型、中重型卡车,皮卡,专用车等多功能整车制造和播种机、玉米脱粒机等农业机械设备及配套生产领域取得突破。

(七)体育、医疗器械领域。依托酒钢钢材、不锈钢冷轧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生产体育用品、体育健身器械、不锈钢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器械制造企业。支持海特机械公司、斯波特体育设备设施公司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加快开发绿色、智能、健康的多功能中高端产品,提高室内外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等场地用硅PU胶、跑道塑胶生产能力,在漫步机、智能健骑机等室内智能健身器材以及高端智能多功能护理床、不锈钢无菌柜等医疗器械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探索建立全市体育用品集聚发展模式,逐步打造富有特色、在西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

(八)节能环保装备领域。重点发展电机变频节能、建筑节能、照明节能等节能产业,打造高效节能产业链;重点发展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污染处理等环保产业,打造先进环保产业链;重点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打造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以酒钢公司、爱科能源公司、润源公司、炬润建材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开发高效锅炉、余热余压利用、新型节能建材、大气污染防治、垃圾无害化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环保装备和产品,建设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创新活力勃发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地。加快推进西部重工环保节能改造项目、海新顺城市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海中环保20万吨固(废)处置项目、宏晟电热公司2×125MW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铝电4×350MW机组中水回用改造项目、低温余热资源回收利用供热改造项目(一期工程)、2×350MW热电联产机组乏汽余热回收等环保节能项目。

(九)核技术产业设备配件领域。重点发挥中核嘉华核装备加工制造技术优势,做精做优一、二、三类压力容器设备及核安全设备。积极引进哈尔滨电气、中国一重、航天晨光等央企与酒钢集团、中核四0四合作,加快嘉东军民融合核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推动军工与民用科研机构开放共享、双向服务,组织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加强重要技术储备,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全力支持中核四0四“两轴三区”发展,推动嘉核科学城核环保工程、反应堆、后处理、同位素分离等实验室建设,打造国内核工程领域一流科研基地。大力发展民用核技术应用装备制造业,建设核承压设备、同位素仪表、工业在线非接触式系列核仪表、核辐射加工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化应用项目,不断提高核压力容器、原材料真空提纯设备、核燃料后处理设备、放射性废物处理等核装备关键配件和材料的研发制造能力。

(十)两化融合及智能制造领域。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骨干传输网、无线宽带网及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升级,优化网络通信能力,提高通信网络质量。促进信息技术在冶金、有色和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研发设计、过程控制、企业管理、营销物流等核心业务和环节的集成应用。围绕钢铁和电解铝两大主业,在各生产工序建设制造执行系统(MES),提高冶金等流程型行业的全过程监测管控能力。围绕酒钢公司组建统一云平台,整合现有物理数据中心资源,实现虚拟化数据中心资源的自动化管理,打造酒钢门户。以酒钢公司、西部重工、大友公司等企业为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流程,积极探索智能工厂模式,建立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及3D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智能生产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支持企业研发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逐步建立智能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应用服务产业较为集中的集聚区,打造1个在西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四、工作路径

(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

1.突破和引进吸收关键核心技术。针对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通过国家、省、市各类科技扶持资金支持先进制造业大型企业发挥创新骨干作用,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逐步组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针对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领域,积极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制造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的产业化瓶颈,重点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2.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机制,组织科技成果产业对接活动,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支持以先进制造业企业为主导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先进制造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联合产业化需求方建立产学研用服协同创新平台,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创新科技收益的分配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试点,允许科研人员靠智力创新致富,以技术入股对接市场最需要的研究成果,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3.完善制造业创新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工业园区或闲置厂房,探索建立全要素、开放式的先进制造业众创空间和创业基地。支持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创新创业载体发展。加强先进制造业领域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

(二)推动三化深度融合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先进制造业结合,支持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成果应用。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融合试点,推动先进制造业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柔性制造等制造模式创新试点,促进制造模式向基于订购方个性需求的新模式转变。以酒钢公司SAP(企业管理解决方案)、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为标杆,跳出传统企业边界,改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现代企业运行模式。鼓励大型先进制造业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创新联动、配套推动和平台互动,以资源共享、需求对接、以大带小、以小补大等方式,形成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赢的互联生态圈。

(三)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

1.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围绕提升黑色、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集群,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气力去产能、降成本、出清僵尸企业,优化存量、延伸加工、循环低碳绿色发展,瞄准关键环节实施技术改造,围绕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加工两条千亿级首位产业链,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2.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重点突破、发挥优势、龙头带动、聚集发展的要求,支持一批技术先进、行业领先、竞争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为重点,打造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市场需求前景广、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链,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大力支持西部重工、申能新能源、海特机械、宏联自控等企业发展光电、发电装备制造,积极探索风电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以风电装备制造为基础,涉足风场建设及风机的检修、保养、维护技术,逐步打造规模较大的西北风力发电设备备件、重型钢结构、起重设备、光电产业生产设备备件生产基地。

(四)促进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1.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扶持和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兴业,创新转型。成立众创孵化联盟,支持一批运作规范、业绩突出、具有较强创业辅导服务功能的中小微企业建设创业创新基地,稳步推进担保机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中小企业的合作。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建立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培育机制,形成企业梯次发展结构,重点培育主业突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具有规模效益、带动力强的科技小巨人企业。

2.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中小微企业监测培育体系,建立微转小、小升规培育库。加大本市先进制造业企业培育力度,帮扶一批高成长中小先进制造企业发展,全面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在融资担保、税费优惠、资金扶持、辅导培训、企业减负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政策、招商、专利、人才培训、技术创新、管理咨询、市场开拓、法律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3.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培养企业领军人才,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支持精细化发展,开展精细生产管理和服务,以美誉度高、性价比高、品质精良的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鼓励制造业中小企业向隐形冠军方向发展,带动并引领我市制造业向专注创新标准高质等方向发展,树立产品质量过硬的新品牌形象。

(五)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1.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鼓励制造企业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网络精准营销、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线支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工程总承包、供应链管理和服务外包等商业模式,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并重转变。

2.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工业园区功能,积极发展研发设计、物流服务、节能环保、检验检测、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品牌建设、创业孵化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支持陇药、食品加工等领域生产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打通线上交易通道,构建业务协同的全程供应链。

(六)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1.完善工业循环产业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循环化工业园区示范项目为抓手,构建产业互为上下游、原料互为支撑、良性循环耦合的区域产业布局,形成生产力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技术装备先进、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以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线,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发展冶金废渣微粉、还原铁、冶金渣复合肥料、废油再生四大循环经济产业。

2.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快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制造业清洁生产步伐,大力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推广应用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脱硫脱硝除尘等清洁高效生产工艺,促进生产过程中废物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大力实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节能等节能技术改造工程,确保新上用能项目生产工艺、设备及其单耗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3.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全面推广应用难采选矿、低品位矿选矿和富集技术,提升矿渣、冶金渣、选矿废石等资源回收分选回用和综合利用水平。鼓励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利用余热、余压、余能生产电力和热力,装备制造行业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电力、食品等高耗水行业实现水资源梯级利用。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快推进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和在役再制造。

(七)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1.完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引导先进制造业企业应用卓越绩效管理、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建设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先进制造业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推动大中型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运行维护和产品标准体系,健全产品鉴定、检验检测等认证认可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主导或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扩大产业技术标准话语权。

2.加快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实施重点领域重大装备技术和产品质量攻关工程,推动重点行业主导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组织推广卓越绩效、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开展质量安全培训、诊断和辅导活动,加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

3.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制造业行业准入与市场退出管理。推进制造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建立质量安全预警制度,防范化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4.加强制造业品牌创建与培育。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和工业质量品牌创建行动,组织企业争创制造业品牌培育示范点、甘肃名牌产品、省市政府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等,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支持紫轩酒业加快发展中高档葡萄酒及衍生产品,提升产品品质,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联动机制,加强组织保障。由落实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同各成员单位,具体负责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督导落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研究解决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二)加大项目储备,夯实发展基础。立足嘉峪关市发展实际,紧盯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向,强化项目谋划储备,筛选梳理一批技术创新、产品升级、补链强链重点项目,对项目库实施动态调整,选择部分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影响的项目,编制年度项目导向计划,对纳入导向计划的项目,帮助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制造业发展贷款资金。

(三)落实财税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用足用好用活国家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省级支持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体经济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大财政资金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产业链延伸、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和环节。鼓励金融机构简化贷款审批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限,加大对先进制造业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利用创业板、新三板、省股权交易中心等开展直接融资,大力推进应收账款融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征信等更为市场化的融资手段。

(四)加强人才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建支撑制造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各类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养或引进一批外向型、国际化、信息化、复合型实用人才。支持甘肃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共办学院或职业教育集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培养技能型和科技研发型人才,打造技术精湛的技术技能高层次人才队伍。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完善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柔性引才制度和远程工作机制,有效借用外智、外脑,为推动先进制造业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五)健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加快完善长效激励机制,对在推动全市制造业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业绩突出、效益显著、社会贡献大的企业或企业主要领导,积极申报推荐争取获得全省奖励。对制造业企业从国外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在科研平台共享、职称晋升、科研补贴、兼职兼薪、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出国签证、住房、医疗、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和便利服务。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62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