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嘉峪关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4-26 09:5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全面指引,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2023年以来,市文旅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群众文化供给水平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广泛开展文明实践讲好“天下第一雄关”故事,群众文化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文化强市建设成效显著

一、聚焦群众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

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文化阵地日臻完善。托总分馆建设体系,设立了2个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了18个图书馆分馆、10个标准化社区书房,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市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二是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拓展,全市首批“书香公交 ”,建成“土筑酒店”“公交公司”“南湖酒店”等多个文旅图书小站、文化馆小剧场建成投入使用,市图书馆长城文献资料VR沉浸式体验项目建成使用,引进100台“听读本”,推出“悦享·听读本”服务,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切实提升。三是文化产业建设步伐加快。盘活讨赖河等全市闲置文旅资源,打造文化艺术休闲街区,美术馆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室改造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嘉峪关文物景区新“嘉峪关游客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嘉峪关白鹿仓雪山之星·野奢营地和南湖·露云娜美星空营地已建成并运营。2023年以来,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大大增强,实现上下联通、共建共享、服务流动、供需衔接,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二、丰富群众生活,群众文化供给水平提质增效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培育擦亮群众文化品牌,以活动促发展、以品牌搭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发挥更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八个一”文化品牌建设润泽百姓生活持续擦亮本地群众文化品牌“雄关大舞台”通过常态化开展惠民演出,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文化氛围,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的“文化大餐”,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新风尚,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二是终生美育课堂融入市民日常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常态化分发挥“市民艺术学校”“雄关大讲堂”“雄关大展厅”等平台作用,通过常年举办公益性文化艺术讲座、展演、展览、展示和培训活动,推进全民艺术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和活动普及,让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惠及更多群众。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调查,精准了解群众文化需求三是文艺创作普及增添城市内涵,创新打造长城文化艺术季,通过邀请文艺名家、专业院团来我市开展文艺展演、文学艺术讲座和系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挂牌成立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嘉峪关写生实践基地有效提升全民艺术鉴赏水平,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打造“民生幸福”典范城市。

三、坚持守正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熟化”和“活化”程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相连接,融入社会生活。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水平日益提升。将省级非遗项目“地蹦子”和市级非遗项目“霸王鞭”特色相结合,组织民间舞蹈队学习非遗传统舞蹈项目地蹦子、霸王鞭,创排原创广场舞《蹦地鞭舞》,并大地欢歌甘肃省乡村文化活动年广场舞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丰富多样出版了《嘉峪关民间小调》开展《嘉峪宝卷》等非遗传承人交流培训举办了非遗进农村、进景区、进校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场晚会、非遗购物节、“非遗过大年”等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三是非遗赋能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推动新城镇五粮酿醋、新城镇北沟烧酿酒、峪泉镇锅盔、杏皮茶等本地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实现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四是“嘉峪关烤肉”非遗特色品牌赋能文旅发展,利用线下+线上模式,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嘉峪关烤肉,牵头举办了嘉峪关烤肉品牌提升誓师动员会,发布了《嘉峪关烤肉行业倡议书》,做优做强“嘉峪关烤肉”特色品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四、推动文旅融合,乡村文化振兴扎实推进

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有力抓手,坚持推进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底蕴,增添乡村文化振兴的“成色”。一是乡村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进峪泉镇黄草营村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和嘉峪关村鳄鱼的供销大院民宿设施提升改造以乡村民宿和乡村酒吧为特色的花间小筑等一批乡村文旅项目建成运营二是乡村文化生态链日趋完善。持续开展送文化下乡、全民艺术普及进农村、送图书进乡村等活动,以培育乡村文化艺术人才、辅导乡村文艺团队建设、帮扶特色文化活动创建为重点,组织开展文化结对辅导,发展壮大农村文艺人才队伍,实现从送文化种文化再到创文化的生态链。三是乡村旅游文化品牌特色鲜明。积极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开发乡村周末旅游产品成功打造并举办油桃采摘节”“石桥梨花节”“河口村沙枣花节”“野麻湾西瓜文化旅游节”“泥沟村生态旅游节等本地特色节庆活动,实现了热在乡村、乐在群众,有效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群众文化生活真正起来、乐起来,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升起来。

五、强化文化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惠及群众

深刻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坚持“以文化人”,聚集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力打造“六个典范”。一是长城文化守正创新发展,深入挖掘长城文化价值,长城史诗剧《天下雄关》剧目全面升级改版突破传统展览思路,首次以实物+图片的创意陈展新模式,精心筹办了长城·钢城”--嘉峪关城市文化主题展以长城文化为核心,将长城的结构布局、建筑工艺、军事意义、历史人物等融入研学产品,培育了我到嘉峪关修长城”“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但使龙城飞将在10个研学产品,打造了包括关城景区、方特欢乐世界景区、嘉峪关丝路神画景区、酒钢三中、嘉峪关·关城里景区、紫轩葡萄酒庄园景区等6个市级研学基地,持续做好长城文化的现代化解读,切实助力长城文化守正创新发展。二是文明风尚不断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厚植崇德向善精神沃土,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思政教育,创建了“文化三下乡”“全民阅读进万家”春风志愿行动、“流动展览五进”等志愿服务品牌,进一步加强宣传阐释和实践养成,引领全社会更加向上向善。三是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化,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要抓手,积极组织“包街”“文明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组织党员、团员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旅游宣传、互联共转等志愿服务活动使文明实践活动更具特色、更富活力,真正使文明成果惠及群众、造福人民。

六、壮大主流舆论,“天下第一雄关”故事深入人心

 深挖长城文化内涵,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构建线上线下全媒体营销矩阵,讲好嘉峪关故事,传播嘉峪关声音,不断增强“天下第一雄关”知名度影响力。一是“请进来”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成功承办共建西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交流活动,牵头成立三省九市研学旅行区域合作联盟并发布嘉峪关宣言加入甘新蒙青四省十二城区域文化旅游联盟。邀请旅行商在嘉峪关举办了关邀天下 携手共绘丝绸之路旅行商走进嘉峪关、携手共进 合作共赢嘉峪关市旅游合作发展邀约会等促销活动策划举办了“迎接第一缕阳光”“福启关城 喜庆嘉年”元旦祈福、“大学生们集合了→嘉峪关文旅请你上分了”等活动,加大南湖景区遗鸥这一独特新亮点的宣传,持续提升“天下第一雄关”知名度。二是“走出去”宣传推介出圈出彩协办嘉峪关烤肉对话巴西烤肉跨越重洋的美味情缘,2023驻华外交官发现中国之美相约甘肃等系列活动在航线、高铁开通的重要客源城市乌鲁木齐、郑州、开封、洛阳、焦作、西安、榆林、武汉等地开展了画千年、您有约、邀天下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会,组织我市重点景区、文旅企业、本地网红,在天水古城开展嘉峪关专题旅游推介会,参加甘肃麻辣烫及特色美食大PK、甘肃文创非遗市集展销。2023年以来,开展宣传交流推介活动70余场次。三是线上宣传生动多样借助今日头条、微信、微博、抖音、局官网等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嘉峪关文旅资源,围绕“天水麻辣烫”,以“嘉有烤肉”为营销热点,精心策划“嘉峪关烤肉”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原创文章《嘉峪关的风景》等在《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报刊刊登。《魏晋韵》歌曲入选把甘肃唱给你听全省十佳歌曲榜单。央视大漠落日星河之约-探秘冬日嘉峪关魅力”“东方甄选甘肃行直播活动走进嘉峪关,观看量突破390万人次。联合陕西日报、福建日报、甘肃日报、三秦都市报社等媒体举办了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借助《玩转甘肃》《丝路有约》等电台频道开展专题文旅资源推介。开辟了《嘉峪关文旅》广播栏目。2023以来,发布文旅各类宣传信息2900余条,浏览量达51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