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丨甘肃全力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十八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现“长治久清”
2024年,甘肃省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美丽甘肃建设迈出新步伐。
多管齐下守护蓝天。印发《甘肃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聚焦工业、燃煤、扬尘、机动车四类污染源,开展以重污染天气防控、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空气清洁行动。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累计完成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100台,加快推进兰州、金昌、武威、临夏4市(州)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农村地区散煤治理35万余户。强化机动车定期排放检验和路检路查,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和尾气抽测,建成并运行黑烟车抓拍系统278套。
综合施策守护碧水。划定1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专项调查。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整治,18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现“长治久清”。深入推进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水污染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强化汛期污水溢流直排监管。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超额完成国家年度目标任务。与青海省签订《黄河流域(青海—甘肃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强化管控守护净土。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有序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累计完成986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对已纳入名录的218个地块实施重点监管。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394个行政村整治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31.21%。
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建成固体废物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平台,对1.9万家企业的危险废物实现全过程数智化监管。推进兰州、金昌、天水和兰州新区“无废城市”建设,建成项目116个、绿色工厂129家、绿色矿山13座、“无废细胞” 606个。
此外,甘肃印发实施《关于加强甘肃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实行差异化保护、精准化管理。围绕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等方面,大力推进石化化工、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谋划布局氢能与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全面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措施,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发电行业22家企业配额分配和履约清缴,清缴配额0.94亿吨,交易配额268.03万吨、交易额2.31亿元。推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项目开发,推动相关项目进入减排量核证阶段。
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兰州市完成两批总投资477亿元的11个项目融资签约。完善甘肃省气候投融资项目库,14个项目获得授信144.2亿元、贷款金额50.87亿元,全省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