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日期:2025-06-17 18:3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宣教中心 何柄枚

6月16日,嘉峪关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市环境宣教中心副主任刘芳主持会议并介绍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负责人达臻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二大队大队长钟寅春同志分别就2025年上半年全市生态环境主要指标情况以及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答记者问。


 

 

以下为新闻发布会实录


 

环境宣教中心副主任  刘芳

 

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改善核心任务,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美丽嘉峪关建设为牵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规范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我市打造绿色发展典范城市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下面,我就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开展执法专项行动,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

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执法与服务并重,严格履行执法程序,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多管齐下,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法制宣传制度,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贯力度,不断提高企业法律意识。

一是持续开展嘉北工业园区料场扬尘专项整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嘉北工业园区企业扬尘污染问题,我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现场宣讲、微信公众号、送法入企等多种方式,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督促企业建设封闭式料棚。目前,园区共有22家企业建成棚库20.22万平方米,5家企业正在建设料棚4.3万平方米,1家企业计划建设料棚0.48万平方米。目前,园区企业物料露天堆放和开放式作业现象明显减少,扬尘污染问题得到初步遏制,园区环境质量改善,投诉大幅减少。

二是深入开展“两打”专项行动和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市检察院、市法院等5部门联合召开联席会议,与公安部门召开2次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案情分析会,开展2次联合执法检查,查处1件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案件,在涉刑案件上取得重大突破,对全市自动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同时,我们集中力量开展机动车检测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对全市12家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及汽车维修M站进行全覆盖检查,依法立案查处3家违法情节严重的机构,罚款42.6万元,对7家轻微违法的机构进行批评教育。通过专项整治,机动车检测机构进一步规范从业行为,全面净化了机动车排放检验市场环境。

三是积极配合开展其他执法检查。配合全市其他部门开展全市废品回收站、油品专项整治、道路环境安全整治、企业环保设施风险排查、大气污染防治等执法检查,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

二、积极回应群众期待,扎实办理信访投诉案件

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为目标,坚持“统筹协调、规范运作、快速反应、排解诉求”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安排专人24小时受理信访举报,建立受理登记台账,压实首接首办责任,努力做到让群众“最多访一次”,不断提升处理疑难、复杂环境信访问题的能力,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环境信访问题,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共受理办结环境信访投诉、举报16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对于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的环境信访案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统一监管职能,加大跟踪指导力度,建立《嘉峪关市生态环境局信访工作回访制度》,梳理分析通过“12345”热线投诉城市生活噪声的990条记录,对群众重复投诉较多的信访案件办理情况跟踪回访,督促相关部门做好问题化解和教育引导工作,提高群众对信访投诉工作的满意度。

三、坚持多措并举,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不断健全执法制度保障。夯实工作基础,补齐制度短板,研究制定内部履职责任、案件评查、执法协调联动等近20项制度,为严格执法责任、优化执法方式、完善执法机制、规范执法行为、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了制度保障。针对重点案件取证难、查办难等问题,建立执法、监测、监控专业人员联合响应制度,邀请行业专家和律师团队组建专案组,集中力量攻坚突破。

二是不断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结合干部能力素质大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严格落实“五个一”学习要求,建立周例会和月培训制度,邀请环保专家进行授课指导,不断提升专业知识。选派3名业务骨干全力备战2025年全省执法大比武活动,通过“争先创优、比学赶超”不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

三是积极参加全国、全省交叉执法行动。2024年,我们选派5名执法人员参加了生态环境部移动源专项监督帮扶以及全省交叉执法检查。工作中,执法人员充分借鉴吸收其他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执法整体水平。今年,我们继续将交叉学习、培训交流作为提升队伍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已选派1名干部开展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其他地区现场检查,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844人次,检查企业414家次,下达不予行政处罚决定4件,约谈企业4家次。下发整改通知32份,立案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17件,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17份,处罚决定13份,罚款总额240余万元,没收违法所得4730元。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发扬生态环境执法铁军精神,扎实开展规范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全面提升综合执法效能,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全面持续改善,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嘉峪关贡献生态环保执法力量。

以上是我今天介绍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下面,有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记者提问:2025年已经过半,全市生态环境主要指标情况如何?下一步生态环境工作重点围绕几个方面开展?


 

办公室负责人  达臻国

 

达臻国答: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进行回答。

今年截至目前,生态环境主要指标情况为:大气环境方面,细颗粒物平均浓度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0%;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7%。优良天数比率82.9%,同比增加4.1个百分点。未发生人为导致重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方面,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北大河(干渠)火车站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限值要求,无劣Ⅴ类水体和黑臭水体。全市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和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要求,达标率100%。土壤环境方面,全市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100%。声环境方面,全市四类声环境功能区10个噪声监测点昼、夜间噪声监测等效声级均低于相应标准限值,达标率100%。辐射环境方面,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地表水、饮用水、地下水总α、总β活度浓度、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均处于本底水平,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主要污染物减排方面,全市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1720吨和674吨、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2967吨和374吨,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下半年,我局将深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九大行动”,全面落实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调研座谈会提出的重点任务措施,以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更高标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嘉峪关。

一是加快推进美丽嘉峪关建设。推动《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嘉峪关建设打造绿色发展典范的实施方案》落实,开展美丽甘肃建设成效考核自查自评,保障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推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终期评估,有序推进“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编制。

二是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作用,严把新上项目规划、排污、能耗和产业政策关,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环境经济效益好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我市。

三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加强源头防治、过程管控和末端治理,持续推动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燃煤锅炉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老旧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识牌更新补充项目,推动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加大污水处理厂及涉水企业监管力度,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排查,全力保障水环境安全。提升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固危废全过程监管,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四是深入开展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持续巩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成效,紧盯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群众举报问题,及时开展问题整改复查复核,推动剩余9个反馈问题全部整改验收销号。做好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准备工作,制定市级配合保障方案,开展资料收集、信访办理、边督边改等工作,全力保障督察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针对后期省级督察反馈问题积极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

五是持续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充分发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源头管控作用,构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持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着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生态破坏问题排查整治,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全面深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做好温室气体重点控排单位日常监管,有效提升碳市场数据质量,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开展全民环保宣传教育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记者提问:全省开展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以来,生态环境部门是怎样落实的?重点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二大队大队长  钟寅春

 

钟寅春答: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进行回答。

行政检查是行政执法主体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重要方式,对引导规范企业合法经营、预防纠正违法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们坚决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结合生态环境领域监管特点,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压实主体责任。建立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机制,全面清理行政检查实施主体,严禁无执法权的议事协调机构、第三方机构实施检查,确保检查主体依法公告并持证上岗54人。切实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事项的源头治理,发布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全面梳理、公开执法事项162项。动态更新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纳入正面清单105家企业做到“无事不扰”,提升非现场执法发现问题能力,主要运用在线监控、走航车动态监测、无人机巡查等非现场监管方式实施行政检查,全面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二是创新监管模式,压减检查频次。我们以规范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为契机,统筹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和各类专项执法检查,合并检查任务,有效降低检查频次。今年以来,开展建设项目“三同时”专项执法检查,完成18个部、省级审批项目和2个涉化工项目全覆盖检查,抽查市级审批建设项目15家,开展执法检查110人次,与去年同期下降54.5%。

三是规范检查程序,保障企业权益。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注重“刚”“柔”并济,在严厉打击性质恶劣违法行为的同时,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制度,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督促企业进行整改,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完成2024年以来17个行政处罚案件案卷评查,立行立改7家企业检查频次过高问题。修订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记录设备及音像数据使用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发布、撤销和更新等6项制度,严格做好行政执法公示、记录、法制审核相关工作,规范填写执法检查内容,确保执法行为、执法过程有迹可循,有效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涉企执法检查中“不合法、不科学,不严格、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不文明、不廉洁”4个方面8类突出问题,集中开展排查整治,推动“监管+服务”模式升级,确保行政执法于法有据、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精准高效,大力营造公平公正、宽严相济的法制营商环境,以更精准、更温度的执法护航绿色发展。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问答环节就到这里,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