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5+1”体系助推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1-29 16:4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新华社

2023年,甘肃省林草系统实施“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5+1”工作体系,以林长制引领国土绿化、资源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草原灾害防控、林长制实施运行、基层基础建设、林草产业发展、林草领域改革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山川秀美新甘肃提供坚实生态保障。

盘点2023年,甘肃林草工作“甘”货满满,“肃”造辉煌……

武威市古浪县2023年大规模秋季义务压沙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厚植生态底色

甘肃省签发2023年第1号总林长令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省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坚持扩增量、升存量、拓容量,推广使用乡土树种和良种壮苗,把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废和受损山体、退化林地等作为主要增绿空间,科学开展造林绿化。采取围栏封育、补播改良、人工种草等综合措施,促进草原种草改良和生态修复。2023年争取落实各类林草建设资金88.11亿元,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三北防护林、国储林建设等工程项目,完成国土绿化1712.61万亩,其中造林401.71万亩、种草改良941.35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369.55万亩,分别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0%、111.4%和220%。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76.7%。完成“十四五”防沙治沙745.5万亩。编制完成《甘肃省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实施方案》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初步谋划三北六期建设项目46个,规划建设任务6500万亩,总投资估算245亿元。

加强资源保护管理,助力生态绿色发展

严格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强化林地、草地用途管制,2023年完成4748个林草湿荒样地调查监测任务。甘肃省9个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完成试点任务8.5万亩,并落地上图。从植被恢复费中划拨2700余万元用于6.54万亩人工林抚育,总结提炼小陇山林药复合经营等5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建成示范林7649亩。实施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管,甘肃省落实草原禁牧9215.82万亩,草畜平衡13245.45万亩,全部落地上图管理。出台《甘肃省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敦煌西湖跻身国际重要湿地,成为甘肃省第五个进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部署开展打击毁林毁草、“清风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林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森林督查等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挂牌督办案件和森林督查违法图斑整改工作,坚持“一案一策”,制定整改方案,督促森林资源案件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今年森林资源督查问题图斑由2021年的735个下降到2023年的126个,森林督查违法案件数量、涉及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较上年度分别下降37%、46%、87%。

大天鹅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达川镇境内的黄河兰州段飞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建设好自然保护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的决定》,建立川陕甘协作联动机制。稳步推进大熊猫、祁连山、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和“天地空”一体化综合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初步建成甘肃智慧林草管理平台。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多规合一,编制完成《甘肃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和甘肃省8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开展违规侵占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问题排查整治,对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涉及自然保护区的9个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玛曲县阿万仓湿地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保护好野生动植物,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发布省级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制定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等的管理办法、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管理办法、省级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公布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物名录,划定禁猎区和禁猎期,划定本省迁徙通道范围,建立省级野生动植物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等9项制度。加强对大熊猫、雪豹、华北豹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发挥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甘肃省未发现陆生野生动物疫情。

抓好林草灾害防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甘肃省各地防火重点县区编制了森林草原防火专项规划,建立了野外违规用火举报奖励机制,在44个防火重点县组建森林专业消防队伍。组织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未发生森林草原重大火灾、重大案件、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等问题,森林草原防火形势总体平稳。甘肃省共投入中央财政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资金5770万元,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和生态治理等绿色防控措施,防治草原鼠虫害1100万亩。

规范化运行林长制,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完善林长制组织、责任、制度、督查考核体系,甘肃省共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66422名,其中省级10名、市级154名、县级1704名、乡级16695名、村级47859名。建立资源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工作提示单、督办函的“四单一函”工作机制,创新规范林长履行职责。建立省、市、县三级督查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市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要依据。建成甘肃省智慧林长信息管理平台并上线试运行,逐步实现对五级林长、生态护林员信息网格化和林草资源一体化管理。选定天水、定西、张掖3市创建林长制改革省级示范区,打造林长制示范点和创新样板。

夯实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基层工作水平

抓好乡镇林业站和生态护林员队伍“两大建设”,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等管护人员作用,实现网格化管理。将加强乡镇林业站能力建设纳入林长制考核,保持林业站机构垂直管理和稳定,探索乡镇林业站和林长办一体化、标准化建设或合署办公,提升基层林业站建设水平。甘肃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的1232个乡镇设有乡镇级林长制办公室,现有316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含片站)中,已建成标准站117个,加挂林长办数134个,乡镇林长办和林业工作站一体化建设比例为42%。

推动林草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收官

编制印发《甘肃省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25年)》。推进核桃、花椒、油橄榄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收官,新建基地24.82万亩、提质增效124.73万亩,均为年度计划目标任务的100%。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打造产业集群和“甘味”品牌,甘肃省经济林果和林下经济产值超过700亿元。

深化林草综合改革,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全面启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制定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完善政策措施,强化部门协作、舆论宣传和监督检查。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规范草原流转。培育认定林草行业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41家。甘肃省3个国有林场被中国林场协会授予2023年度全国“十佳林场”荣誉称号。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甘肃林草系统将端好“金饭碗”,念好“生态经”、唱活“发展戏”,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推动新时代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