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如虹成大道——新中国成立75年来嘉峪关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日期:2024-09-30 09:5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七十五载艰辛岁月,七十五载沧桑巨变。

伴随着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魅力嘉峪关,这座屹立于巍峨祁连、万里长城脚下的壮美新城,以她蓬勃向上的绚烂之姿,成为祖国西部一颗亮丽明珠。

因矿建企,这是嘉峪关历史之源的绚烂铺陈;因企设市,这是嘉峪关发展之变的华彩绽放;因关得名,这是嘉峪关名扬天下的靓丽名片。

追根方可溯源。

嘉峪关的“源”在哪?镜铁山矿。75年来,沿着镜铁山矿一路向前,一代代嘉峪关儿女立新标、拓新局、辟新天,蹚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光辉之路。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在镜铁山地质勘察中,地质队员走绝壁、攀悬崖,白兴民等11位地质队员以无畏无惧的英气豪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多年后,他们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钢城的开路先锋”纪念碑上,化为永恒。

如果说献出生命是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的话,那么无惧艰苦环境的果敢挺进,就是对成就伟大事业的深情礼赞。

没有住房,建设者们就搭建马架房、挖地窝子;没有燃料,建设者们就在崇山峻岭中开小煤窑;没有运输工具,建设者们就用大轱辘车、柳条筐、扁担当工具……

这就是嘉峪关先辈们的精气神!这就是嘉峪关的城市底蕴!这就是嘉峪关这座年轻城市走向辉煌的底气!

75年来,嘉峪关用血气方刚、愈挫愈勇的铁血冲锋锻造了从无到强的繁盛;75年来,嘉峪关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高歌猛进唱响了跃迁的华彩;75年来,嘉峪关用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砥砺担当绘就了崭新的宏图;75年来,嘉峪关用不忘初心、锐意进取的一往无前书写了恢弘的气象。

成就为证。2024年上半年,嘉峪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排名全省第3位、连续6个季度位列全省第一梯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939元、18386元,分别增长5%、7.6%;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是全省唯一全面完成“双过半”目标的市州。

一个个数字,映照着嘉峪关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但成就和变革只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个个光辉注解。面向新征程,嘉峪关仍面临着一个个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仍需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以更加艰辛的努力、更加顽强的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经济赋能 日新月异跨层峰

抓经济就是抓发展,谋经济就是谋未来。

嘉峪关,对外宣传的名片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新兴、现代、工业、旅游,一个个名词代表着嘉峪关的新潮、时尚和开放。

而新潮、时尚和开放,也恰恰代表着这座年轻城市的青春和活力。由此,我们便可顺理成章地将“洋气”二字赋予日新月异的嘉峪关。

那么,嘉峪关凭何“洋气”呢?是鲜亮的工业底色、雄厚的工业根基、勃发的工业潜力。也正鉴于此,75年来,一代代嘉峪关人牢牢地把“强工业”攥在手上,久久为功、接续奋斗,辟开了一个个“不可能”。

当然,这一切与嘉峪关承载国家使命莫大关联、与响应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与应运国家需要紧密相连。也正是如此,嘉峪关人和酒钢人把工业经济的成长和壮大看得如生命一般重要,无惧而往!

2018年8月,站在酒钢建厂60周年庆祝大会的发言台上,陈兴润代表酒钢万余名青工庄严宣誓:“我们将肩负起建设百年酒钢基业的崇高使命,不在坐享其成中虚度青春,将勇攀时代高峰,做创新实践的先锋,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在实现中国梦、酒钢梦、个人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青年人的志气和血性,代表着嘉峪关这座年轻城市的精神气质,更代表着嘉峪关这座年轻城市的创业锐气。

从1958年8月到1970年7月,12年的时间里,酒钢虽经历了成长命运的几番跌宕,但酒钢硬是凭着一股子的韧劲、毅力、决心,把企业做出了样、做出了彩、做出了色。

成功节点为证。

1958年9月15日,酒钢破土开挖一号高炉基础土方;1970年7月1日,酒钢镜铁山桦树沟矿区首批矿石运输下山;1970年9月30日凌晨,酒钢一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

1985年12月14日,酒钢炼出第一炉钢水,结束有铁无钢的历史;1988年4月6日,酒钢高速线材轧机轧出第一块板材;1998年,酒钢中板工程投产,在国内首次实现中厚板全自动轧制;

2001年11月6日,酒钢集团高速棒材轧机轧出第一批棒材产品;2007年8月8日,酒钢成功轧出第一卷不锈钢冷轧卷;2010年6月17日,酒钢一号热镀锌机组投产;

2014年12月10日,东兴铝业嘉北2×45万吨电解铝项目全面投产;2019年8月12日,酒钢不锈钢产品进入军工及核电领域,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

……

历史的如椽之笔,绘就的峥嵘岁月,见证着酒钢的成长与蜕变,更见证着嘉峪关的蝶变与升华!

因为,在嘉峪关市,酒钢与这座城市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共生共荣!

75年来,因酒钢繁荣发展铸就的工业底座、经济根基,蓄积的发展潜力、勃发后劲,让嘉峪关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一路疾驰!

2023年以来,嘉峪关市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中连续6个季度获得省委省政府奖励,三获“贡献奖”、三获“进步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过去三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37%、比全省高9.6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0.1%、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

过去三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钢铝两条产业链产值增加270亿元、年均增长10.8%,2023年新能源装机达到193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139%,嘉峪关工业园区成为全省唯一上榜“2023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园区,工业支撑更加强劲;

过去三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引进“三个500强”企业10个、上市公司4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18.5%、比全省高88.2个百分点,招商成效更加彰显;

……

75年栉风沐雨,75年砥砺前行。嘉峪关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动摇,既坚守好“老摊子”,又注重注入“新血液”,不断夯实长远发展、永续发展的深厚基业。

道在日新,业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

“甘肃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牢记殷殷嘱托,嘉峪关全面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求变、坚持苦干实干,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积新动能。

立足作为老工业城市特别是钢铝产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的实际,嘉峪关坚持把“强工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与酒钢集团协同推动钢铝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提质增效;

坚持把新能源作为产业提质增效、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路径,围绕构建“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能源体系,统筹发展光伏发电、储能、新能源电池和绿色高载能等配套产业;

注重在用好大通道、培育大物流、发展大产业上持续用力,努力变“交通通道”为“物流通道”、“节点枢纽”为“综合枢纽”;

与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全面深化合作,地企协同推进嘉核科学城建设、综合科研平台、玻璃固化冷台架试验设施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20余家中核供应链企业和研究院所分支机构相继落地,有力带动嘉峪关核产业链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

事业没有止境,发展未有穷期。在新的起点上,只要嘉峪关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配套能力,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持续延伸地企协作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群聚集,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美好蓝图一定会变为美好现实。

文化铸魂 绵延千年励后人

文化是根,根深则叶茂,文化是魂,魂立则业兴。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祖先的馈赠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交汇交融,让这里孕育出了独具风韵的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魏晋文化。

也正是富集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嘉峪关这座年轻的城市自屹立于巍巍祁连之下,便天然地饱蕴着浑厚的文化根底。

“守住了文化根脉,就守住了自信之源。”600年的灿烂辉煌,嘉峪关长城既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见证了国家雄浑成长的豪迈和荣耀。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直到今天,谈起“铁山精神”“嘉峪关精神”,不少嘉峪关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将其与本土孕育而生的万里长城、黑山岩画、魏晋墓彩绘砖画天然地联系起来。

由此,嘉峪关拉开了追寻历史回响、探寻文化珍宝、赓续文脉根脉、做活文旅产业的跋涉历程。

“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题图: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巍 摄)